生猪养殖行业一季度在困境中挣扎 之前预测的猪周期“拐点”还准吗
截至2022年3月中旬,玉米价格为每吨2796.26元,豆粕价格为每吨4900-5050元。其中,豆粕在一天内的涨幅为每吨50-100元,总体涨幅由去年同期的每吨3700元左右,涨到了目前的每吨5100元左右。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生猪出栏量6.71亿头,较上年增长27.4%;2022年生猪出栏量预计达到7.05亿头,较上年预计增长4.9%。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钟钰表示,去年,主要进口对象南美那边因为旱灾、气候原因的影响,导致一定程度的大豆减产,这样推高了豆粕的价格。
玉米和豆粕价格的上涨,给饲料加工厂也带来了最直接的影响。
2022年以来,市场上生猪供应持续增加,消费端没有明显增长,处于阶段性供应过剩局面。根据农业农村部监测,2022年1月份全国生猪出栏量同比增长23.6%,2月份生猪出栏量同比增长8.2%。
而猪价始终由供需关系决定,在出栏量大幅增长的背景下,即使行业宏观调控政策频出也未能抵挡猪价下行。截至3月中旬,生猪均价11.99元/公斤,周环比下跌1.40%;生猪期货均价12711.00元/吨,周环比下跌4.49%。饲料成本占养殖成本的75%,饲料价格不断上涨,导致养殖成本进一步增加,生猪养殖企业和养殖户陷入双面挤压的情况。
此前,多位分析师曾判断,在今年二季度,生猪养殖行业或将迎来此轮猪周期的“拐点”。
对此,朱泽坤介绍,行业前期预测周期拐点的主要依据是,2021年6月份至7月份能繁母猪存栏量达到最高点,根据能繁母猪怀孕4个月分娩、育肥6个月出栏的时间表推算,“理论上来说能繁母猪存栏最高点往后推10个月即是生猪出栏最高点。今年1、2月能繁母猪存栏虽较高,但仍不及2021年6月份至7月份的高点,同时3月份养殖端淘汰母猪的积极性较高,供应上的拐点不会改变。”
即使行业“拐点”来临,但从全年的状态来看,生猪养殖行业仍然处在困境中。有券商研报认为,从2021年1月到现在,生猪价格持续下跌时间超过13个月,生猪养殖户进入大面积亏损。从能繁母猪存栏和生猪存栏量来看,产能淘汰或还需持续一段时间。
需要注意的是,在生猪价格持续下挫的过程中,龙头养殖企业对市场格局的影响十分清晰,行业生产集中度提升明显。而叠加养殖成本增加等因素的影响,中小养殖企业的经营风险也随之攀升。
中国品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朱丹蓬介绍,在生猪养殖企业集约化、规模化的背景下,中小养殖户的发展空间会被缩减,而随着饲料价格的不断攀升和生猪价格的不断下探,生猪养殖行业呈现的利润剪刀差越来越明显,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这种经营风险是无法抵御的。
而据卓创资讯了解,2021年全国生猪养殖TOP10企业生猪出栏量17.31%,同比上涨5.05个百分点。“大企业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大企业资金优势高,抵抗风险能力较强,有相对稳定的养殖和扩增计划。中小养殖户抵抗风险能力差,目前仍处于逐渐缩减的阶段。”朱泽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