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首轮贸易谈判,国内玉米、大豆市场形势或生变! 美方条件苛刻,网友质问:美国政府还活在1840年?
Comments Off on 中美首轮贸易谈判,国内玉米、大豆市场形势或生变! 美方条件苛刻,网友质问:美国政府还活在1840年?

中美首轮贸易谈判,国内玉米、大豆市场形势或生变! 美方条件苛刻,网友质问:美国政府还活在1840年?

Posted by | May 9, 2018 |

中美首轮贸易谈判,国内玉米、大豆市场形势或生变!

清明节前,我国将大豆列入了贸易反击的清单,带动国内连盘、CBOT出现一轮大的行情起伏。

一个月后,美国人在意识到敲诈不容易实现后,打算换个姿态继续做生意,于是贸易谈判团来了。作为回应,我国在黑龙江、吉林公布了《关于扩大大豆面积种植的通知》,不仅使传闻已久的大豆补贴终于有了兑现,同时还明确指出大豆的扩种面积水平,从文件中的明确的任务目标和措辞来看,分量不轻。除了给打算扮演强势的美国代表团去火外,同时也必然在有形无形中给我国大豆玉米市场带来一些新的变化。

我国玉米、大豆种植比例的重新分配或在一定程度上提振秋收后我国玉米市场行情。虽然之前有机构普遍预测2017年玉米价格带来的红利将推动2018年玉米种植面积明显提升,笔者早先也认为所谓的大豆补贴高于玉米这样相对单纯的说法也难对大豆种植意向带来太多帮助,包括种业会议中认为2018玉米的种植面积将提升1400万亩。

但随着关于提高大豆种植面积的具体政策发布,未来实际情况很有可能出大豆面积再增加,同时挤压玉米面积的增幅水平,即便是在政策公布时间偏晚,一些种子农资已经采购部署的前提下。在美国大豆被贴上贸易制裁的标签后,我国就停止了美豆的进口,可见从高层到下游的贸易进口企业,对相关政策的执行力是非常到位的,由此不难推断公布的大豆种植政策也定然会得到比较好的执行。

若如此,在不考虑其它因素的前提下,秋后我国玉米总产量或仅在2017年基础上保持稳定或出现有限幅度的增加。按照国家不干预玉米市场化发展的逻辑,届时新玉米上市,临储拍卖停歇,玉米的产量水平一定程度上对总体行情是有利好帮助的。在这样的政策、市场因素交织下,国内玉米大豆的实际种植水平,恐怕也是不少分析师比较挠头的一件事情,春播后各机构的考察和调研结果,也将给玉米期货行情带来新的元素。

上周,中美第一次贸易谈判结束,如不少分析人士所料,2天的会议取得的效果似乎不大。如果了解美国代表团的谈判目标,这样的谈判不谈也罢。

尽管如此,笔者还是认为这次谈判取得了不小进展,至少恢复了一条常规的中美对话机制。而在数月前,中美经济对话渠道一度停滞,我国有高层出访希望恢复建立相关机制但却无果而终。所以,至少建立这样的对话机制,在一段时期之内,双方的贸易和经济往来可能不会再出现硬碰硬的强势对垒,讨价还价下,大豆贸易出现缓和恢复存在较大可能。毕竟,如果未来贸易对话后需要提高美国产品的进口水平,无论是买飞机还是买汽车,都不如买大豆更为实际。

尽管当前高层和相关政策已经开始重视大豆的分量,但短时期内实现大豆规模和结构上的调整还是比较困难的,即便按照文件中指定的种植面积来计算,仍然会有一定的需求缺口存在。重新规划大豆生产布局,还需要再未来几年中逐渐发力和改变,而如果中美贸易缓和,我国的大豆行情,也必然还将迎来一次比较大的变化。

美方条件苛刻,网友质问:美国政府是不是还活在1840年?

现在,新饲君就来为大家介绍中美首轮贸易谈判的详情……

为期2天的中美贸易谈判刚刚宣告结束之际,美国几家主流媒体突然曝光出了一份此次谈判开始前美国政府的代表给中国提出的“条件清单”。

这份已经经过美国官方证实的清单,目前也已经流传到了中国的网络上,并直接引起了中国网民的强烈愤慨。

因为,这就是一个在把中国当成弱国欺负的不平等条约!

下面这张图片,就摘自美国政府的代表在这次会谈上向中国提出的条件清单:要求中国必须在截至2020年的2年内,减少对美国的2000亿贸易逆差。

然而,这仅仅只是这份总共分为8部分的“条件清单”的开始,在接下来的部分,美国人更是狮子口大开、漫天要价。

在这份清单中,美国人的要求包括:

中国必须按照美国的要求开放市场给美国

必须大量购买美国产品

不得要求美国企业转让技术给中国

中国停止“中国制造2025”计划

不得反对美国限制中国对美国敏感行业的投资

中国撤销在世贸组织中对美国发起的控诉

……

甚至于他们还提出:美国如果觉得中国不配合,可以立刻用关税制裁,但中国不得反击,不能对美国产品加关税,只能废除关税。

对中国提出这样的“不平等条约”,难怪有网友质问美国政府是不是还活在1840年?

就连一些给美国和西方媒体供职的媒体人,都觉得这份清单的态度几乎就是在“直接拿枪抵住中国政府的头”!


那么,大家在了解了这一情况后,再回过头来看昨天中方发布的那份关于谈判的“通稿”,就会发现那看似“波澜不惊”的文字背后,尤其是那句“坦诚、高效、富有建设性的讨论”描述背后,隐藏着多少激烈的碰撞了。  

新华社:美方需少些漫天要价 多些理性务实

今天下午,新华社就中美贸易磋商发表评论,称“如果期待达成更多建设性成果,恐怕还需美方本着平等心态,少一些漫天要价,多一些理性和务实。”

新华社全文如下:

5月3日至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与美国总统特使、财政部长姆努钦率领的美方代表团就共同关心的中美经贸问题进行了坦诚、高效、富有建设性的讨论。对双方来说,这是一个好的开端。

万事开头难。从之前的贸易摩擦一度升级,到美方不远万里派出强大阵容与中方面对面磋商,这本身就是一个进步。重要的是双方坐在一起,主动了解彼此关切,倾听对方需求,共商解决方案,最终双方均愿意致力于通过对话磋商解决有关经贸问题。这对避免贸易摩擦短期内再度升级,是一个积极信号。坦诚磋商总好过不停争论,因为争论往往是为了争个对错高下,而磋商则是为了找到解决问题的更好办法。

磋商中难免出现讨价还价,但中方既不迎合,也未退让。对于顺应我改革开放基本国策的举措,中方坚定不移地坚持下去;对于美方的无端指责,中方也毫不犹豫地强硬回击,坚决捍卫国家和人民利益。在中方的严正交涉下,美方最终表示,重视中方交涉,将向美总统报告中方立场就是例证。而且双方通过坦诚高效的沟通,还就部分问题达成共识,这说明两国本身就存在高度的经济依存度,问题解决也存在灵活性,一种更加平衡的中美双边经贸关系对中美两国和世界各经济体的发展都至关重要。

在有些领域达成一些共识的同时,双方也认识到,在一些问题上还存在较大分歧,需要继续加紧工作,以求取得更多进展。必须承认,这些问题不是一日形成的,加之两国国情不同、经济结构不同、双方认识存在差异,解决起来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可喜的是双方同意继续就有关问题保持密切沟通,并建立相应工作机制。这就意味着双方未来可能选择更多对话和商量的方式解决摩擦,而不是用你打一枪、我回一枪来让冲突升级。

但如若美方未来只考虑自身利益,不顾对方关切,将会为双方磋商取得更多进展大大增加不确定性。如果期待达成更多建设性成果,恐怕还需美方本着平等心态,少一些漫天要价,多一些理性和务实。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不仅是此次磋商,恐怕也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中美经贸关系的写照。面向未来,双方应该有成熟理性的认知、坦诚沟通的态度和战胜挑战的信心,努力开创“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新局。

(来源:环球时报-环球网(北京)、和讯网。)

 

加我们的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