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讯!我国4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获授牌,共15项居世界第一
Comments Off on 喜讯!我国4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获授牌,共15项居世界第一

喜讯!我国4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获授牌,共15项居世界第一

Posted by | April 23, 2018 |

2018年4月19日,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主办的第五届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国际论坛在意大利罗马召开,来自各国及国际组织的350多名代表出席。

本次论坛向8个国家的14项新认定的遗产颁发了证书,我国“甘肃迭部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山东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中国南方山地稻作梯田系统(包括崇义客家梯田、尤溪联合梯田、新化紫鹊界梯田、龙胜龙脊梯田)”等 4项新遗产获得了FAO授牌,使我国遗产总数达15项,居世界各国之首

FAO副总干事赛梅朵出席论坛并致辞。中国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桃林受邀发表主旨演讲。张桃林表示:

中国政府重视农耕文明的保护与传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汲取传统农业精华,推动现代农业建设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努力做到农耕文化不能丢,而且不断发扬光大。

中国是这项遗产工作的最早响应者、坚定支持者、成功实践者、重要推动者和主要贡献者,建章立制、监督管理、国际交流等工作走在世界前列。

中国将继续加强遗产保护和发展,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了解我国这4项新农业文化遗产。

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

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益哇乡。在该系统中,农、林、牧之间的循环复合使其生产能力和生态功能得以充分发挥,游牧、农耕、狩猎和樵采等多种生产活动的合理搭配使劳动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汉地农耕文化与藏传游牧文化的相互交融形成了特殊的农业文化。

早在3000年以前,这里就已经出现了畜牧文明的萌芽:蜀汉时期,名将姜维把先进的汉族农耕文明引进到此;吐谷浑时期,汉地农耕文化和藏区游牧文化相互融合;明清“杨土司”时期,农林牧复合系统逐渐发展起来。

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

据史料记载,湖州桑基鱼塘系统的形成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距今约有2500年历史。时值春秋战国诸侯争霸,吴、越两国在此筑塘、屯田劝农桑,修筑加固南太湖湖堤并连成一线,在洼地东西向开挖“横塘”,南北向开挖“纵浦”,形成“五里七里一纵浦,七里十里一横塘”的棋盘式塘浦排灌系统,确保了南太湖区水稻、桑蚕和鱼塘收获,堪称世界奇迹,比都江堰还早了200年。

桑基鱼塘系统是湖州地区先民遵循着早已有之的植桑、养蚕、蓄鱼生产规律,将桑林附近的洼地深挖为鱼塘,垫高塘基、基上种桑,以桑养蚕、蚕丝织布,蚕沙喂鱼、塘泥肥桑,形成可持续多层次复合生态农业循环系统,至今其科学的物质循环利用链和能量多级利用依旧堪称完美,青草鲢鳙四大家鱼在水塘中分4层充分利用了水体生物链,废弃物被循环利用,达到和谐共生零污染,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山东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

“山东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位于山东省德州市西南部夏津县黄河故道范围内,遗产总面积3.3万余亩。

夏津县桑树栽培历史悠久,规模庞大,最盛时期夏津境内有桑林8万亩之多,历史记载“此间树木繁盛,援木攀行二十余里”。在平原地区,保存如此完整的古树群落非常罕见。但由于历史上古桑树群几经灾害,现遗产地范围内仅遗存古桑林1500多亩,百年以上古桑树1.2万余株。

中国南方稻作梯田

广西龙胜龙脊梯田

广西福建尤溪联合梯田
江西崇义客家梯田
湖南新化紫鹊界梯田
中国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截至2018年2月,中国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遗产地总数为15处。

自2005年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成为全球第一个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以来,相继又有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江西万年稻作文化系统、贵州从江侗乡稻鱼鸭系统、云南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内蒙古敖汉旱作农业系统、浙江绍兴会稽山古香榧群等共15个遗产地陆续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本文来源: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中心

加我们的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