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0天后江苏前首富祝义才归来,肉食品巨头雨润集团将迎来转机?
作为中央商场(600280,SH)和雨润集团的实际控制人,祝义才曾经是江苏商界响当当的风云人物。祝义才白手起家,通过收购50多家濒临倒闭的国有肉联厂发家,2005年推动雨润食品在香港上市,一跃成为国内肉食品行业龙头老大。2009年,祝义才通过在二级市场举牌收购,成功入主中央商场,成为控股股东。
至2015年3月27日,中央商场发布公告表示,3月26日,祝义才家属接到通知,检察机关于2015年3月23日起对公司董事长祝义才执行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强制措施。自祝义才被监视居住后,雨润集团陷入困局。旗下的雨润食品和中央商场陷入债务困境,特别是雨润食品陷入巨额亏损的泥潭,整个集团也面临破产的危机。
在知情人士看来,如今随着祝义才回归,雨润集团面临的种种危机或将会得到缓解。
祝义才归来
祝义才是雨润集团的创始人。他的第一桶金可追溯到1989年,当时身无分文的祝义才下海经商,跟一家日本水产品贸易公司做虾蟹生意,一年中他经手的淡水产品贸易额达9000万元。1992年底,祝义才在南京创立雨润集团,雨润集团在祝义才的经营下,成为一家多元化、综合性集团公司,也成为江苏的代表性企业。
N+财经记者注意到,在雨润集团最顶峰的2014年度,其销售额近1500亿元,而祝义才本人一度也位居江苏首富。
但是,在2015年3月27日,祝义才控制的中央商场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表示,3月26日祝义才家属接到通知,检察机关于2015年3月23日起,对公司董事长祝义才执行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强制措施。
事实上,N+财经记者所掌握的两份祝义才案法律专家意见书显示祝义才被监视居住后又被正式逮捕,主要涉三个方面的问题:行贿罪、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罪和故意销毁会计凭证罪。
对此,祝义才的代理律师认为,祝义才给胡晓军等三人的财物是公司根据经营业绩所发放的年终奖金和绩效激励,与收购中央商场没有任何关联。何况,当时享受同等待遇的中央商场高管多达40多人,“老板岂有向员工行贿的道理,这非常荒谬”。
同时,律师还辩护称,结合我国《刑法》、《公司法》和《证券法》,祝义才的行为也不符合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罪的基本要件,不构成犯罪。祝义才销毁会计凭证的行为只能认定为财务违规,也不构成犯罪。针对办案机构多次变更场所反复羁押逮捕祝义才的事实,律师也提出了程序违法、有罪推定等一系列质疑。
而在企业界人士看来,从当初被监视居住,到随后的被羁押,祝义才已经3年多时间没有管理雨润集团,这也是雨润集团陷入如今艰难局面的最重要原因。
对此,南京一位不愿具名的企业家对N+财经记者说:
事实上,祝义才被监视居住后,雨润集团快速陷入困局,2016年3月开始,雨润食品因“15雨润CP001”首现债务违约。随后,在2016年5月6日,南京雨润发布公告称,“13雨润MTN1”应于2016年5月13日兑付本息,由于其实际控制人祝义才被执行指定居所监视居住,间接影响公司的生产经营,“13雨润MTN1”到期本息兑付存在不确定性。
从2015年开始雨润债务危机接连不断。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9月末,雨润食品总负债为95.47亿元,短期借款为24.08亿元,其他应付款为44.20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为22.99亿元;2016年,雨润食品还有60多亿元的债务到期。
受此影响,2016年3月15日,新世纪评级将南京雨润主体信用等级由BB下调为C级,并列入负面观察名单。随后,雨润食品又出现债券违约,虽最终偿还了债务,但信用评级失信,融资几无可能。渴望通过变卖资产,向银行借款维系生产的设想也跟着破碎。
此外,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上半年,雨润食品未偿还银行贷款及其他贷款为71.5亿港元(折合人民币约60亿元),其中,42.19亿港元(折合人民币约35.2亿元)贷款已到还款期限。
令人关注的是,雨润独立核数师大华马施云会计师事务所没有对雨润的综合财务报表作出任何意见,理由是:未能从公司管理层处取得公司可以持续经营的足够支持基础,因此不能确认公司能否持续经营。这也说明,雨润的风险具有重大不确定性。
雨润食品去年8月底公布的2018年半年报显示经营状况依旧艰难,截至当年6月30日实现收益61.15亿港元,亏损5.42亿港元。
而集团旗下另一家上市公司中央商场也陷入困局。2018年5月8日晚间,中央商场发布公告称,公司实际控制人祝义才直接持有的41.51%及通过江苏地华间接持有的14.5%股权遭轮候冻结。对中央商场及其投资者来说,这类消息可能已经“见怪不怪”了,毕竟在此之前,申请冻结这部分股权的还有华润深国投信托、中航信托、华融资产、西部信托、信达资产和包商银行等。
2018年8月30日,中央商场公布的2018年半年度业绩报告显示,报告期内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均出现明显下降,利润更是大跌七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1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7.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7亿元,同比下降71.13%;中央商场资产负债率高达88.95%。中央商场受雨润事件拖累明显。
危机中蕴含转机
作为曾经的肉类龙头企业,雨润集团曾连续多年年销售收入超1000亿元,最多吸纳就业人数13万人,特别是在农业产业化领域,作出过不小的贡献。
此外,雨润集团拥有300多家工厂和生猪养殖场,遍布全国各地,以每家工厂可以平均转移200位农村闲余劳动力计算,总共解决了6万名农民工就业;同时,鼎盛时期的雨润集团每年还新招聘大学生超过4000人,这些学生60%以上都来自农村家庭。
深耕农业领域的雨润集团一度是全国各市县招商引资的“香饽饽”。雨润集团背靠农业资源大省,以200公里为半径设立养殖场和屠宰场;依托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等消费市场,以200公里为半径设立深加工工厂。雨润集团几乎覆盖了全国市场。

从上述数据不难看出,雨润集团给上下游产业链带来了深远影响。如今,陷入危机的雨润集团也给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带来严重的冲击。
记者从雨润集团曾经的供货商处了解到,雨润集团陷入债务危机后,很多养殖户、上游企业都受到很大冲击,养殖户转行,上游企业甚至出现破产的情况。
对此,一名与雨润集团合作多年的养猪户在接受N+财经记者采访时说:“雨润对养猪产业链的影响太大了,也带动了不少企业和地方农民致富。但自从祝义才出事后,雨润的回款出现了很大问题,以前他们从不拖欠生猪款,这两年拖款、压款非常严重,目前也看不到任何好转的迹象。”
另一位上游产业链的合作商则表示,“祝义才在雨润的作用无人可以替代,我们都非常期待他能回来,重新带领雨润走向稳定,继续带领我们这些产业链企业发展。如果雨润倒闭,我们的损失将非常巨大,数百万元货款无法结算,银行贷款无法还清,我们实在不想看到这样的结局”。
不少雨润集团的合作商和客户对N+财经记者说出了他们的心声:
来源:N十财经
记者丨查道坤
编辑丨陈俊杰 徐斐
————————
延伸阅读:
雨润食品被逼债 创始人祝义材被查一年音讯全无
3年前的3月23日,检察机关对雨润食品(1068.HK)创始人、最大单一股东祝义材在国内执行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措施,一年过去了,雨润食品的经营状况并没有多少改观,2016全年亏损23.4亿港元,但是会计师事务所认为,亏损金额还是少算了。
祝义材被查,犯了什么事,有没有罪,罪大罪小,外界很关注,至今仍是一个谜。雨润食品表示,目前尚未收到任何对该事件的更新及未能与祝义材接触。
没有主心骨的雨润食品经营状况令外界十分揪心。
资金链频频告急,让雨润食品一再陷入到债务纠纷中。
2016年,雨润食品的核心子公司南京雨润两次出现债务违约,一次是本金额人民币5亿元的短期融资券,另一次是本金额人民币10亿元的中期票据,均不能按期偿还,此后虽然想办法还上了,雨润食品的资金紧绷情况引发市场关注。
还不上钱,并不是只有上面两个案例。
截至2016年12月31日,雨润食品总共有约10.9亿港元的银行借款发生延迟还款;与银行磋商后,部分银行答应展期,但是仍然压力山大。
2016年底,雨润食品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出约为1.1亿港元,现金结余加上定期存款、质押存款及受限制银行存款合计约3.5亿元,要还上已经逾期的10.9亿港元没戏;而旧账还没还清楚,有63亿港元的债务又将在12个月内到期,被债主上门催债的感觉估计度日如年。
已经有债主不耐烦再等下去,选择诉讼渠道拿回钱款。2016年,银行、建筑公司、政府单位此起彼伏向雨润食品提起诉讼要求换钱。
银行方面,若干银行提出诉讼,要求雨润食品实时偿还约3.1亿港元的银行贷款或同等价值资产,法院受理后,雨润食品相应的资产和银行存款被冻结。好消息是,提起诉讼的银行与雨润食品达成共识,有2.9亿港元的贷款延期至2017年或以后。
建筑公司也在2016年提起了诉讼,要求还款2.2亿港元,雨润食品对这笔钱已经认账,有关金额已预提并记入“应付贸易账款及其它应付款项”。
银行、建筑公司要钱,并不稀奇;政府单位也卷入债务纠纷,比较少见。据公开资料,一政府相关单位向雨润食品一附属公司及一关联公司提出诉讼,并要求实时偿还约港币约1.2亿港元,这笔钱雨润食品已经计入2016财年的“其它净收入╱(亏损)之诉讼亏损拨备”以及“应付贸易账款及其它应付款项”项下。
2015年,融创掌门孙宏斌将收购雨润传得沸沸扬扬,最后无果而终。
大雨润除了上市公司雨润食品,还有地产、商业、物流等业务,以大雨润的实力,本不应该让从事肉品行业的雨润食品如此沉沦。吃肉是中国消费者的刚性需求,雨润在这个行业成名很早,雨润品牌仍然是全国品牌,渠道覆盖国内主要的消费市场,在祝义材被查后,即便无力进攻,与双汇等争夺市场份额的头把交椅,收缩自保,稳住存量市场还是有希望的。
可惜的是前些年雨润食品过度扩张,大量收购屠宰产能,壮大规模,如今都成了包袱,不但没有发挥出增收盈利的作用,反而成为不断减值亏损的源头之一。
2016年,截至12月底,雨润食品就物业、厂房及设备,预付租赁款项及商誉计提了约港币12.57亿元的减值亏损。
12.57亿港元的减值亏损已经是巨额数字,但是会计师事务所认为这个数字太乐观了。
会计师事务所大华马施云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认为,雨润食品做出的减值评估并不符合国际会计准则第36号,在减值金额的计算中,雨润食品所使用的折现率引致可收回金额被过份地高估。
雨润食品则坚称减值亏损的估算合理,参考了相关会计准则的建议,以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再加上企业自身的特定风险而计算现金流预测使用的折现率,有关折现率亦经外聘专业评估师审阅,认为该公司使用之折现率恰当。
2016年和2015年,雨润食品分别亏损23.4亿港元、29.8亿港元,两年亏损的金额已经基本上抵消了自2010年以来雨润食品多年积累所赚到的利润之和,雨润食品的亏损还看不到尽头。
谁能救雨润食品?没有答案。
来源:第1财经 作者:胡军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