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同样是养猪!温氏赚数亿,牧原亏本上亿,雏鹰亏数亿
缩水524亿!这家市值千亿养猪企业缘何蒸发过半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截至8月10日收盘,牧原股份的股价已经从4月18日的50.33元跌落到25.20元。也就是说如现在兑现当初的捐款承诺的话,秦英林将付出双倍的股票。
而受“猪周期”的影响,猪的售价也在波动,公司的业绩也受到影响。牧原股份半年预报显示,其报告期内预计将亏损7500万元—8500万元。在回复长江商报记者的采访函中,牧原股份相关负责人解释道:“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是生猪价格的下滑,而公司营业总成本的上升,主要是因为公司近年来销售规模增加,相应的成本增加。”不过,公司表示,目前生猪价格在14元/公斤左右,足以覆盖公司生产成本。另外,其回复表示,上述捐赠承诺至今仍未落实。
牧原股份4月18日发布公告称,(以下简称“公司”或“牧原股份”)董事长秦英林先生为资助西湖大学及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的筹建及发展,促进西湖大学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及教育科研事业的发展,自愿向杭州市西湖教育基金会无偿捐赠其所持牧原股份市值1亿元人民币对应的相应数量股票,捐赠的具体股票数量以过户时的股票价格确定。
每天变动的股价,让捐赠的股票数量成了未知数。截至8月11日,牧原股份的股价已经从4月18日的50.33元跌落到25.20元。随着股价的跌落,公司的总市值也从1049.5亿元,缩水到525.48亿元,蒸发了524.02亿元。也就是说如若现在兑现当初的捐款承诺的话,董事长秦英林将付出双倍的股票数量。
2018年8月9日,记者发送采访函至牧原股份询问关于捐赠的相关情况,从其回复中,记者获知,目前这笔捐赠款还没有落实。而具体到位时间,公司表示:“公司董事长秦英林先生捐赠事项请及时关注公司相关公告。”
对于公司股价下跌问题,其解释称:“主要原因是公司于2018年7月3日进行了权益分配,即向全体股东每 10 股派 6.9 元人民币现金,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8股。”
据公开资料显示,牧原集团秦英林家族以208.5亿元的财富,稳居河南首富,他也是唯一入围100强的河南企业家,居全榜单第89位。
在此情况下,记者查询公司公告还发现,从2017年至现在,牧原集团董事长秦英林进行了四次股份质押。2017年财报显示,其持有公司股票总数为492087746股,持股比例42.48%,是公司第一大股东,而在492087746股中,有296173488股为质押状态,占总持股比例约60.19%。
2一季度利润下滑80%
牧原股份是集饲料加工、养猪生产、屠宰加工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农牧企业,始建于1992年,现有84个全资子公司和2个参股公司。
众所周知,受“猪周期”的影响,猪肉的价格会有所波动。据了解,我国商品猪价格的周期性波动特征明显,一般3—4年为一个波动周期,平均上涨期约16—18个月时间。“猪周期”的循环轨迹一般是:猪价上涨—母猪存栏量大增—生猪供应增加(过剩)—猪价下跌—大量淘汰母猪—生猪供应减少(短缺)—猪价上涨。
从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7生猪销售简报可以看到,从2017年7月到2018年7月,商品猪的价格在不停波动,最高的时候是2017年12月为14.75元/公斤,而2018年4月一度跌到9.99元/公斤。
而受生猪销售价格走低的影响,部分养猪企业也会面临一个尴尬的局面——在商品猪销量同比大幅增长的同时,销价却难以覆盖成本。卖得越多,损失得也越厉害。
牧原股份2018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公司的的营收增长40.03%,利润却大幅下滑80.00%。而公司因销售量增加,营业成本比上年同期增加104.47%。据牧原股份半年预报显示,其报告期内预计将亏损7500万元—8500千万元。
在回复长江商报记者的采访函中,牧原股份相关负责人解释道:“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是生猪价格的下滑,而公司营业总成本的上升,主要是因为公司近年来销售规模增加,相应的成本增加。”不过,公司表示,目前生猪价格在14元/公斤左右,足以覆盖公司生产成本。
相关行业分析师认为,受“猪周期”影响,2018年甚至2019年,相关养殖业仍将处于下行通道,这需要企业及时地调整战略。
8月我国生猪头均盈利已过百,生猪养殖业重现暖色
受夏季猪源季节性减少影响,今年7月至今,国内毛猪出栏价格持续震荡回升。截止至8月上旬末,我国南方地区毛猪出栏价格已经全面回升到7元/斤以上,北方地区集中在6.5-7元/斤之间。根据JCI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毛猪出栏均价为6.95元/斤,较年内低点累计上涨36.84%,生猪头均盈利为140元/头,1-8月平均盈利为-15元/头。如图:
雏鹰农牧停牌,36处资产被查封,上半年将亏损4.8亿元~5.3亿元
雏鹰农牧目前已深受中期业绩亏损、债务风险等困扰。有关分析认为养殖效益不佳乃是最大痛点,尤其在上半年猪价深度低迷的时期。
在经营欠佳的形势下,雏鹰农牧还面临债务风险。公司7月23日公告称,控股股东侯建芳所持有的公司股份被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司法冻结。7月26日公司又发布公告:侯建芳质押的部分公司股份涉及违约,可能存在平仓风险导致被动减持。
随后,多家评级公司下调雏鹰农牧评级。中债市场隐含评级将雏鹰农牧评级由A+下调到A;联合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下称联合资信)把雏鹰农牧主体评级由AA下调到AA-,展望为负面。
联合资信认为,公司生猪养殖主业业绩明显下滑,同时公司产业基金投资规模继续增长,显著推升有息债务规模。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大幅下降,非受限现金类资产规模小,整体债务负担重,短期偿债压力加大;产业基金股权类投资标的资产质量尚待观察,债权类投资存在资金回收风险。
雏鹰农牧相关负责人8月2日回复经济观察报称,国内生猪市场价格的波动成为整个生猪养殖行业不可控制的外部风险。公司致力于开展以生猪养殖全产业链为主导的战略布局,这一战略的推进在未来可以有效平滑猪周期所带来的影响。
在过去的2017年,雏鹰农牧实现营业总收入54.47亿元,同比减少10.56%;实现利润总额8亿元,同比减少18.83%。报告期内,公司生猪“养殖+深加工”板块实现营业收入26.84亿元,占本期营业收入的47.1%,实现毛利4.18亿元,同比下降64.75%。
受“猪周期”的影响,2018年甚至2019年,养殖业仍将处于下行通道,这需要养殖公司及时的战略调整。雏鹰农牧相关负责人也将养殖业亏损归因于此,“‘猪周期’是整个生猪养殖行业发展所面对的固有经济现象。在‘猪周期’的影响下,国内生猪市场价格的波动成为整个生猪养殖行业不可控制的外部风险。”
一面是营业收益,一面是投资收益。正当雏鹰农牧忙于应对一片阴霾的养殖行情时,遭到了财务造假的质疑。有自媒体发文,针对其2017年财报中“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数据,质疑公司投资收益的合理性及真实性。
雏鹰农牧随后在深交所的询问下发布公告回应称,公司、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与受让人不存在关联关系或其他利益倾斜关系,公司及主要关联方未为受让人提供资金支持或其他财务安排,公司未通过股权倒卖的方式获取投资收益。
实际上,养殖行业存在经营亏损的企业并非个例。生猪养殖行业存在周期性波动,一般2~4年一个周期,行业内出栏规模领先的企业(例如:温氏、牧原、正邦、雏鹰等)养殖主业业绩与行业周期高度吻合。财务表现来看,上述企业2016年净利润均达到近年来峰值;2017年净利润同比大幅下降;2018年一季度同比继续下滑,根据陆续公告的2018年上半年业绩预告,甚至部分企业出现亏损。
根据《股份冻结公告》,侯建芳所持股份被冻结的主要原因系其为雏鹰农牧提供贷款提供担保,而雏鹰农牧未按时支付当期还款所致。
雏鹰农牧解释称,事情缘由系远东宏信(天津)融资租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远东宏信”) 通过上海华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向公司发放委托贷款,侯建芳为该笔业务提供连带责任保证,截至目前贷款余额为9936万元。2018 年6月公司未按时支付当期本金及利息1,105 万元,远东宏信向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申请诉前财产保全,冻结侯建芳先生持有的公司股份。
经济观察报统计发现,侯建芳在2016年11月至2018年3月期间,共15次为公司借款提供担保,总款逾13亿。其中5项今年到期,其他均在2019和2020年到期。本次远东宏信借贷到期未还,很可能将走上司法程序。雏鹰农牧表示,若侯建芳被司法冻结的股份被司法处置,不排除公司出现控制权变更的风险。
根据联合资信统计,截至2018年6月13日,公司实际控制人侯建芳及其一致行动人持有公司总股本的44.31%,累计质押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42.37%,质押比例高,且面临平仓风险。但是,鉴于侯建芳持有的股份目前已被冻结及轮候冻结,在股份冻结解除前无法启动强制平仓程序,后续可能会进入审理、判决、执行等司法程序,结果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雏鹰农牧相关负责人告诉经济观察报,公司与侯建芳为不同主体,在资产、业务、财务等方面与控股股东均保持独立,因此,此事不会对公司正常生产经营产生重大不利影响。公司在8月3日给深交所的回复函中称,公司目前生产经营正常开展,未受到控股股东侯建芳先生股份被冻结等事项的影响。
联合资信接受经济观察报采访时表示,企业实际控制人将其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质押的情况较为常见,属于其个人投融资决策;但是一旦高比例的股权质押因为各种原因触发强制性平仓有可能导致上市公司实际控制权发生改变;部分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对实际控制人依赖性较高,若实际控制权发生变更,企业经营状况或将随之产生重大变化。
频繁的借贷甚至是借贷逾期未还,反映出一个企业的资金流动问题。雏鹰农牧在公告中对资金紧张原因的解释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调整,资管新规的出台及金融去杠杆、生猪价格下行等因素使得公司融资难度增加,同时出现抽贷、压贷现象,公司出现暂时性现金流紧张。
中国生猪预警网首席分析师冯永辉认为,当猪周期处于亏损期时,养殖企业进入亏损阶段,这种资金短缺如果不及时应对,最严重的后果是资金链断裂。
债务风险如影随形。据机构统计,截至2018年3月底,雏鹰农牧对外担保合计16.66亿元,担保比率23.69%,被担保方全部为合作社,公司面临一定或有负债风险。公司目前有多个在建项目,计划总投资69.91亿元,截至2018年3月底已投资37.46 亿元。
未来雏鹰农牧仍将投入大量资金,可能继续推升债务负担。公司债务规模快速增长,债务负担重,非受限现金类资产规模小且未使用银行授信规模较小,短期偿债压力大。“一些规模化的养殖企业面临的资金压力较大。”姬光欣说,上半年整个生猪养殖市场的行情不好,不只是雏鹰农牧,还有其他养殖上市公司的盈利情况都不是很好,出现了深度的亏损。雏鹰农牧8月3日表示,对于融资难题,目前正通过政府介入引导协助等措施,公司正在与各金融机构积极协商解决。
(来源:经济观察网)
源自温氏股份、长江商报、经济观察网